道德讲堂
大家好,今天由大家第三党小组为大家做道德讲堂,今天的主题是:弘扬中国传统学问。
习大大谈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学问,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学问,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学问,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大大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学问指引了方向。
蓉:
一、优秀传统学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学问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学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大家在世界学问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学问自觉和学问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学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学问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学问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学问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学问延续着大家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学问基因同当代中国学问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学问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学问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学问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夏:
传统学问在身边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圈粉无数,让一向高冷的古诗词在这个春节"火"了一把,无数家庭祖孙三代饭后准时蹲守在电视机前围炉诗话,他们既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也为评委老师们对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敬仰;更为这样一档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的节目而点赞。
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政协委员海霞谈中国传统学问。
其实,除了诗词大会,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写书法、品茶艺……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学问符号,让人们时刻感受着传统学问的魅力。
蓉:
世界进入"春节时间"
刚刚过去的2017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78亿人次,而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2.2%。不只是国内如火如荼的春运大潮,当农历鸡年如期而至时,世界正进入"春节时间"。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已连续第17年因为中国春节而"披上红妆"。1月26日、27日两天日落时分,这座102层摩天大楼被红黄两色妆点得端庄典雅,经过特别设计的"凤凰展翅""凤凰飞天""五星红旗"等焰火特效,灿烂绽放于纽约的上空……除夕之夜,海外华人纷纷穿上唐装,包起饺子,表达对祖国和故乡亲人最美好的祝愿。
从"萌萌哒"文创 到"古琴热"
其实,除了春节,传统学问已悄然融入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是传统学问最有魅力的地方。
比如说故宫紧跟时尚推出的"萌"系列文创产品,从"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再到故宫日历, "故宫萌物"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品"。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创之所以火,是因为博物馆不再"高冷",科技手段让文物与百姓生活零距离互动。"现在,故宫的秘诀是‘萌‘、让皇家学问‘接地气‘。"
再比如说白领圈正流行的"古琴热"。在soho现代城工作的27岁女孩木木,去年冬天,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家附近就开了个琴馆,终于如愿以偿,经过两个多月学习,已经能把一首《秋风词》弹得有模有样。古琴空灵、含蓄、内在的表达,让工作忙碌的木木更优雅,也更沉静了。
无处不在的传统学问
今天,传统学问不仅在故纸堆里,更以活态形式融入大家的日常空间中。有学者说,中国传统学问的最大魅力就是让大家身临其境,让大家在生活中与其对话、与其互动,享受她而忽略她,就如同一个伟大的人,在恩泽群众之后,看着群众生活快乐幸福,转身散场,很快被人忘记,只有在梳理历史的时候,才会被人忆起,传统学问的魅力和伟大就在于此。
夏:
下面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苏轼的《水调歌头》
飞花令。这是今年中国诗词大会中一个环节,想必很多老师都看过,大家来看一段视频节选回顾一下那精彩的一幕幕。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下面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有奖竞答,一起来感受下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有请陈老师主持。
夏&蓉:谢谢